在影響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的各種風險中,老化是主要因素,因此需要針對老化過程採取介入措施。近年來,採取含「甲基適應素(methyl adaptogens)」甲基化飲食成為備受矚目的營養介入策略,對於減緩老化具有顯著的潛在益處。一項研究結果,一群年齡50~72歲間的中老年男性,在多吃包括薑黃、莓果、大蒜、迷迭香、綠茶這5種食物,加上生活作息調整8週後發現,以「DNA甲基化時鐘」測量身體生物年齡,受測者生物年齡平均年輕超過2歲,有些人甚至逆轉將近9歲。
研究指出薑黃、莓果、大蒜、迷迭香、綠茶等食物都富含多酚類天然化合物,可以調節體內甲基供應與使用,幫助維持DNA甲基化的平衡。除多酚類外,甲基適應素還包括S-腺苷甲硫氨酸(SAMe)、葉酸、維生素B12、膽鹼與β-甘胺酸等,它們參與「一碳代謝路徑」,其為一條主導甲基化反應的重要生化通路。常見的甲基適應素食物包括有,
- 葉酸來源:深綠色葉菜(如菠菜、羽衣甘藍)、豆類、酪梨
- 維生素B12來源:魚類、貝類、雞蛋、動物肝臟
- 膽鹼來源:蛋黃、大豆、花椰菜
- β-甘胺酸(Betaine)來源:甜菜、全穀類(如小麥胚芽)、莧菜
- S-腺苷甲硫氨酸(SAMe):雖多以補充劑形式攝取,但其前驅物可從高蛋白飲食如雞肉、魚與蛋中獲得。
這些有關甲基化飲食延緩老化的研究,支持了早期對地中海飲食和傳統日本飲食的研究結果,這兩種飲食都以其健康益處而聞名。
我們的外貌雖會顯露出年齡,但生物年齡更能反映細胞的實際老化狀態,而細胞中「DNA甲基化」訊號是解開箇中奧秘的關鍵角色,它決定要打開或關閉哪些基因,這些基因與修復、抗發炎、或是衰老有關。當甲基化平衡被破壞,身體修復能力下降、發炎指數增加、細胞加速衰老,人就會老化得很快。
而「DNA甲基化時鐘」,就是透過測定這些基因的水平狀態,來評估細胞到底有多「老」。比起實際年齡,DNA甲基化時鐘是更精準的老化指標。
參考資料:
- Jamie L. Villanueva, Alexandra Adorno Vita, Heather Zwickey, Kara Fitzgerald, Romilly Hodges, Benjamin Zimmerman, Ryan Bradley. (2025). Dietary associations with reduced epigenetic age: a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of the methylation diet and lifestyle study. Aging (Aging-US), 17(4), 994.